- 愛支
- 十二因緣的第八支。 兒童發育成人, 生理成熟, ‘貪妙資具淫欲現行’――就是有了性欲的需要, 但對其他方面猶未廣為追求。 繼而進入社會, 接觸人事, 取與有二支相繼生起, 對於五欲塵境生起染著之心, 《涅槃經》曰: ‘習近五欲, 是名為愛。’ 若以現代觀念詮釋愛支, 愛是取之緣, 有些經典中譯為渴愛。 此處所說的愛, 不是佛家的慈悲, 也不是基督教博愛, 而是由錯誤觀念所衍生的貪愛――以生存欲為中心的食色之愛。 所以四聖諦中把‘苦集聖諦’歸之於渴愛。 此渴愛有三種, 即欲愛、 有愛、 無有愛。 欲愛特別著重於男女之愛, 有愛是對於生存的貪著, 無有愛是對存在的滅無、 這種滅無狀態的愛執――以人生苦和無常的不安, 而急切想脫離此火宅似的世界, 而臻於‘無有’的世界。 (佛陀住世時, 印度下階層民眾如奴隸賤民、 對於充滿痛苦的生命感到絕望, 而追求一個‘無有’的世界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